1.劝学背景:孙权作为吴国之主,对吕蒙这位手下的大将寄予厚望。当时吕蒙因勇猛善战而闻名,但在学问上有所欠缺。孙权深知吕蒙的才华与潜力,也认识到知识对于治理国家的重要性,因此决定劝导吕蒙勤奋学习,以提升其学识和能力。
2.劝学过程:孙权首先指出吕蒙作为当权者,不可不学习,并强调学习的目的并非仅为了成为经学博士,而是粗略地阅读,了解历史。当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借口推辞时,孙权巧妙地回应,指出自己的事务更为繁忙,但仍坚持读书,且受益匪浅。孙权的这番话既体现了他对吕蒙的关心与期望,又展现了他作为领导者的学习态度和见识。
3.劝学结果:在孙权的劝说下,吕蒙终于开始学习,并迅速展现出惊人的进步。后来鲁肃到寻阳去时,与吕蒙论议国家大事,发现他的才干和谋略已非昔比,不禁大惊。吕蒙也幽默回应,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。这一情节通过侧面描写和对比手法,生动地展现了吕蒙学习后的巨大变化。 文章主旨 - 主题思想:《孙权劝学》记叙了三国时期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,才略有了惊人的长进的故事,说明了人应当好学、只要肯学习就会有进步的道理,突出了学习的重要性。 - 人物形象:文章通过对话描写生动传神地塑造了孙权和吕蒙的形象。孙权是一位豁达、大度、待人坦诚、平和、有幽默感的明君;吕蒙则由最初的不爱学习到后来的勤奋好学,展现了巨大的转变。 - 艺术特色:文章虽极简略但剪裁精当,不仅保留了先前史书中原文的精华和故事的完整性,而且以更精炼的文笔突出了人物的风采,是一篇成功的改写之作。同时,文章运用了对白传神、侧面烘托等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。 推荐阅读》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» 孙权劝学是谁写的(孙权劝学,谁所作?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