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(759年)三月。当时李白因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。行至白帝城时,他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,惊喜交加,随即乘舟东下江陵。在从白帝城到江陵的途中,江水浩荡,舟行迅速,李白心情愉悦,便创作了这首流传千古的诗篇。 二、作品赏析 首句“彩云间”三字既描写了白帝城的高耸入云,又为后面描写船走得快这一动态蓄势。第二句中的“千里”和“一日”,以空间之远与时间之短作悬殊对比,极力形容船行之快,简练有力。这里巧妙的地方在于那个“还”字上。它不仅表现出诗人“一日”而行“千里”的痛快,还隐隐透露出遇赦的喜悦。江陵本非李白的家乡,而“还”字却亲切得如同回乡一样,暗处传神。 第三句的境界非常神妙。由于舟行人速,使得啼声和山影在耳目之间成为“浑然一片”,这是李白在出峡时为猿声山影所感受的情景。身在这如脱弦之箭、顺流直下的船上,诗人感到十分畅快和兴奋。最后一句中,为了形容船快,诗人除了用猿声山影来烘托外,还给船的本身添上了一个“轻”字。直说船快,那便显得笨拙;而这个“轻”字却别有一番意蕴。三峡水急滩险,如今顺流而下,行船轻如无物,船的快速读者可想而知。 总的来说,“轻舟已过万重山”不仅是李白诗歌中的经典名句,也是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。它以其生动的画面感、深刻的意境和流畅的韵律,赢得了无数读者的喜爱和赞誉,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。 推荐阅读》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» 轻舟已过万重山是谁写的(轻舟已过万重山出自谁笔?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