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作品概述
1.创作背景:《北京的春节》写于新中国成立后不久的1951年。作者刚从美国回国,目睹了新中国的新气象,同时也回忆起小时候在北京过春节的场景,于是有感而发,写下这篇充满怀旧情感的散文。它不仅是对传统春节的回忆,也寄托了作者对新社会的赞美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。
2.主要内容:文章从腊八开始写起,详细描述了喝腊八粥、泡腊八蒜等习俗。接着写到腊月二十三祭灶王爷,这是“过新年的‘彩排’”。之后是除夕,家家户户穿新衣、贴门联、挂年画、放鞭炮、吃团圆饭,灯火通宵。初一的景象则截然不同,人们走亲访友,互相拜年。元宵节再次掀起高潮,到处悬灯结彩,燃放花炮。正月十九春节结束,人们回到日常工作状态,一切又恢复平静。 二、作品鉴赏
1.主题思想:文章通过描述老北京的春节,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丰富性和重要性。老舍用细腻的笔触,将春节期间的各种活动和人们的欢乐心情描绘得栩栩如生。这不仅表达了他对传统文化的热爱,也通过今昔对比,突出了新时代移风易俗的巨大变化。
2.艺术特点:老舍的语言风格简洁明快,充满了京味儿。他用地道的北京话,将读者带入那个充满年味的世界。文章结构紧凑,点面结合,既有全面的概述,又有具体的细节描写。例如,在写腊八粥时,他详细列举了所用的原料,让人仿佛闻到了那股香甜的味道。此外,他还引用了许多民间俗语和谚语,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和地方色彩。
3.社会影响:《北京的春节》不仅被选入小学语文教材,还成为了解老北京文化的重要窗口。它让更多人了解了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,激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。同时,文章也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变化,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。 总的来说,《北京的春节》不仅是一篇优美的散文,更是一部珍贵的民俗资料。它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北京人的生活画卷,感受到了春节的温暖与欢乐。老舍通过这篇文章,不仅向我们展示了传统文化的魅力,也提醒我们要珍视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。 推荐阅读》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» 北京的春节是谁写的(《北京的春节》是老舍的作品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