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创作背景:《悯农二首》的创作时间大致可推定为唐德宗贞元十五年(799年)左右。当时唐朝正处于社会动荡、经济衰退的时期,农民生活困苦,而贵族和官僚却过着奢侈的生活。李绅目睹了这一切,深感愤慨,于是创作了这两首诗,以表达对农民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。
2.思想内容:《悯农二首》的思想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。一是对农民的同情与怜悯,诗中通过描写农民劳作的艰辛,揭示了农民生活的不易;二是对社会现实的批判,诗中通过对比农民和贵族的生活,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矛盾。
3.艺术特色:《悯农二首》在艺术上有着独特的风格。诗人运用了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对比来揭露问题和说明道理,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。同时,诗人的语言通俗质朴,音节和谐明快,朗朗上口,易于传诵。
4.后世影响:《悯农二首》以其深刻的思想和感人的艺术魅力,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。它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和反响,而且在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许多文人墨客都曾模仿或引用过这两句诗,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。同时,这首诗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作,被广泛传颂和学习。 “锄禾日当午”这句诗是李绅《悯农二首》中的名句,它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,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的同情和社会现实的批判。这首诗不仅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,也是我们理解和反思社会现实的重要镜鉴。 推荐阅读》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» 锄禾日当午是谁写的诗(锄禾日当午——出自《悯农》)